首页> 招标查询> 招标详情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英德分局拟对广东省英德市典型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管控项目(门洞村竽合笼地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审批信息
信息来源: ******[查看]
|地区:广东
|类型:审批立项
基本信息
信息类型:审批立项
区域:广东
源发布时间:2025-07-07
项目名称:******[查看]
*符合收录标准*
正文附件下载
根据广东省英德市典型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管控项目(门洞村竽合笼地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审批机构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5年07月07日至2025年07月11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审批机构反映。
******服务中心一楼18号综合窗口,邮编:513000
联系电话:******
传 真: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审批机构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广东省英德市典型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管控项目(门洞村竽合笼地块)
建设地点清远市英德市白沙镇清远市英德市白沙镇门洞村竽合笼
建设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概况广东省英德市典型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管控项目(门洞村芋合笼地块)(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白沙镇门洞村,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度41分11.985秒,北纬24度5分38.947秒。该项目属于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修复范围合计574.06亩(约38.271 hm2),其中门洞村芋合笼地块中芋合笼1#面积为151.60亩,芋合笼2#面积为422.46亩。项目总投资3397.8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397.88万元。
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高峰期约为100人,不在项目区域内食宿;运营期设置维护管理人员5人,期限初设为2年,负责后期跟踪管理的人员定期对工程进行维护,对植被进行养护,并定期对地质稳定性、土壤、植被、水体特性、水土流失等主体进行监测。
距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项目厂界南侧185m的芋合笼村。
环评机构******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本项目施工期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的风力扬尘和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动力扬尘通过采取“非雨日对开挖填土重点区洒水,依天气和粉尘量调整,配设备建制度;规范******居民区等时须控速行驶;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专人负责洒水,根据天气决定洒水频次,抑制施工区扬尘;4级以上大风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时,严禁土方作业,启动防尘应急;拆除构筑物采用综合降尘措施,及时清运遗留的盗采设备;竣工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生态恢复临时占地”等措施进行防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通过采取“选用环保型机械和车辆,使用达标燃油,配置尾气净化装置确保排放达标;定期保养设备,禁入不达标机械车辆,避免柴油机械超负荷,及时更新老旧高污染车辆;科学调度机械车辆运行时间,避免交通拥挤,合理规划施工路线”等措施进行防治。因此通过采用上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废气的排放可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二)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收集后经附近村庄三级化粪池沉淀后用于项目附近林灌;机械设备、车辆冲洗产生的(含有大量泥沙)施工废水通过项目设置临时沉砂池收集后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区洒水降尘,无废水排放,不排入地表水体;雨水地表径流通过冲刷地表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和弃土等物质,裹挟泥沙,形成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污染物的径流引至临时沉砂池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区洒水降尘,同时采取“严管施工,禁排污水,强化人员环保教育;及时回填废石料,禁在治理区加工堆放,堆场遮盖防雨水冲刷;合理规划场地,完善排水设施;极端天气加强裸露地段管理,设遮挡装置防扬尘、泥浆污染水体”等措施进行防治。因此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周围水体环境影响不大。
(三)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等产生的噪声,通过采取“合理规划计划,避免高噪设备同时作业,非必要工序不在夜间及午休施工;分散高噪声******居民区禁鸣笛,夜间停止运输;项目临近芋合笼村庄一侧设挡板式围挡,隔声量不低于10db”等防治措施及距离衰减后,项目施工期噪声贡献值可满足《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排放标准,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
(四)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设专门的容器(如垃圾箱)加以收集,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送往指定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历史遗留设施拆除工程产生的(盗采遗留材料设备和构筑物)盗采遗留废物,拆除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材料设备等交由相关部门处置,其他一般固废作为建筑垃圾清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于项目地块平整和建成后的绿化植被用土等。因此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各项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安全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五)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占用土地影响:施工便道影响突出,损伤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局部改变评价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使土地的生产力及水保功能降低。通过采取“按设计开挖,缩小作业区,人员机械不越界;施工材料和砂石有序堆放,减少生态破坏;土地平整后挖排水工程,优先人工挖土降低环境影响;分层开挖回填,未及时回填的土方做好挡护、拍实与覆盖”等措施进行防治,且因工程为临时占地且逐步恢复,对区域生态体系生产力影响可控;②对植物影响:各种机械车辆碾压和施工人员的践踏及土石的堆放等施工活动破坏植被。通过采取“限制作业带宽度,保护治理区及周边植被,禁止随意开挖、践踏;清理植被上土方,施工遵循少占地、少破坏原则;开展生态保护教育与法规宣传,监督施工行为,及时绿化治理区;分阶段施工,因地制宜选种乡土树种,恢复植被与生物多样性;撤离设备,拆除临时设施,维持周边生态风貌”等措施进行防治,但因矿区原有覆盖率低,且施工后通过绿化使覆盖率达80%以上,可弥补损失;③对动物影响:施工惊扰野兔、鼠类等小型动物、破坏栖息地。通过采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使用的大噪声设备均加减震装置,避免夜间施工;规范运输车辆的行车路线,不得随意践踏草地,破坏动物栖息环境”等措施进行防治,且因区域无珍稀、濒危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无大型动物,生态恢复后利于动物回迁,增加多样性;④对景观影响:施工期扬尘、固体废弃物影响景观,通过采取严格管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禁止随意堆放等措施及施工结束后绿化增加可改善景观;⑤水土流失:施工扰动原地表,扩大裸露面,易引发风水交错侵蚀,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植被生物量减少。通过采取“雨季及暴雨期间,暂停土地平整、翻耕等扰动土壤工程;按施工与图纸,在场地周边及滞水区设临时排水沟,走向与设计截排水沟一致,采用可回用的生态袋作护岸;于临时排水沟末端依地形设临时沉砂池,沉淀疏导雨水;用彩条布苫盖大型临时堆土,减少雨水冲刷;天晴后清理临时水沟、沉砂池砂石,按实际与图纸就近摊平”等措施进行防治后,可减少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因此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矿山修复项目,施工期结束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改善了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等方面的作用。运营期主要对工程进行维护、植被养护和跟踪监测,无废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的产生,运营期工作人员定期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工程维护与跟踪监测采样,不在项目内食宿等,也不涉及相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产生,仅涉及植物灌溉的水泵运行产生的噪声。噪声通过采取“选用装配质量好、噪声低的设备,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从源强降低噪声源;对设备加装防震垫并加固安装设备以降低振动时产生的噪声”等降噪措施以及距离衰减后,项目场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的限值要求,且水泵运行为暂时的短期行为,对周边敏感点声环境影响不大。因此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
三、总量控制指标
本次新建工程主要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不设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公众参与情况我局在受理公告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查看信息来源网站
快照:2025-07-07
收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标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今日招标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招标文件下载 x
绑定手机号码
10秒快速绑定,找项目快人一步
公司名称:*
姓名:*
关键词:
手机号:*
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已发送(60s)
评标专家会员
商机会员
企业大数据会员

切换到支付宝支付

抱歉,您当前会员等级权限不够!

此功能只对更高等级会员开放,立即提升会员等级!享受更多权益及功能

立即提升会员等级